|
中国工程机械出现“早春”现象 | |
|
|
详细信息 |
市场快速回暖出乎意料,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工程机械行业的“冬天”并没有过去。 去年年底,工程机械行业内装载机、挖掘机等产品销量一路下滑,何时市场见底让人难以把握。几乎没有人认为这个行业在2009年年初就能摆脱不景气的状况,更不必谈大幅反弹。然而新年伊始,工程机械行业却出现“早春”现象。 2009年1月份,中联重科泵车销售超过40台、起重机销量超过了300台,环比好于去年12月,同比也好于去年1月;山河智能小挖销售了160余台,高于去年同期;山推推土机销售了240余台;徐重销售了400余台起重机。 “情况比预想得要好”———记者在与柳工、玉柴、福田雷沃重工、厦工等企业负责人的接触中,普遍听到这样一个声音。但是,工程机械行业的复苏真的会到来得这么早吗?往下要进入倒春寒的时期还是从此就迎来春天呢?分析各方原因,想要得出确切结论还为时尚早。 政策效果能否持续 目前,4万亿元投资的资金已经有一部分拨付到位,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出台,对于工程机械企业来说,这是两个重要的利好消息。 去年年底,多数业内人士对政策的快速见效都没有持乐观态度。当时的普遍观点是,政策从制定到真正见效,起码要六个月,企业都在做长期过冬的准备。 早在去年年底,就已经有部分资金被投放出去,一些项目也已经陆续开工建设。基础建设的力度及时加强,由于连锁反应,工程机械行业也逐渐收到成效。而地方政府在领悟了中央精神后很快作出反应,从地方财政拨出大笔资金,为具有发展前景的可行性项目大开绿灯,支持企业发展。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积极推动柳工与重点用户企业之间的深入合作等。 在这些积极措施的快速实施下,这才形成了这次行业早春。目前,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出台已经正式通过,具体的措施也正随之展开。然而如果不能与这个“早春”及时衔接,很难保证行业不出现乍暖还寒的现象。 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相对来讲指导性比较强,并不像汽车行业涉及到具体的资金运作、纺织行业大幅调整出口利率这样有明确的资金投入的措施。所以,企业的压力仍旧是非常大的。涉及工程机械行业的政策优惠,也多与企业的技术改造相关。企业能否及时实现产业升级,决定了企业能否最终受惠于振兴规划。 企业发展不明了 从2008年年底的数据来看,着实让人担忧。有些工程机械企业为了消化存货,几近停产。但到了今年,不少企业生产线停止的状况都有了较大改观。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