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向国际社会传递出,中国未来几年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措施和目标。汽车工业技术更新已经刻不容缓,大力发展研发电动车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次革命,颠覆沿用了一百多年的汽车石化能源的旧模式,这不仅是汽车工业在技术工艺上的进步,也是思想观念上的革新。用电能作为机动车的动力源,清洁、环保、零排放,净化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北京这次产业调整的思路,必须跳出 “500辆”来考虑其可行性,首先要考虑电动车的规模,即产能。比来迪就是活生生的例子,F3DM电动车去年12月28日上市,销量一直很不好,至今销售量也就百十来辆。反观北汽却要在2011年电动车年产销达2-4万辆,怎么能把这几辆车消化掉?眼下的500辆的“存活”不难解决,增加部分加油站的功能便可应付。一年之后几万辆车的充电问题都要事先设计好,比如充电站的分布、便利程度都影响电动车的推广效果。记得北京2008奥运会期间,倡导绿色出行时贝克蓝图公共单车租赁公司风光了一把。费用低廉、异地还车模式确实给市民们带来不少的便利。但由于覆盖面不够大推广的效果并不太理想,一位有过这番经历的朋友的体会是:“如果贝克蓝图在其他城市,也许就成了,可北京实在是太大了,只是在北、东北部分地区比较便利,其他区域不行,所以效果没想像的那么好。”一个产业的调整,需要客观全面而可行的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