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 | |
|
|
详细信息 |
2010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基本情况 1.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持续保持在20%以上 2010年,我国装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1%,比上年加快7.3个百分点。其中,通用、专用设备同比分别增长21.7%和20.6%,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设备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分别增长19.6%和18.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2.4%。 2010年以来,装备工业生产保持高速增长,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及全年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均在20%以上。 2.机械行业利润大幅增长,增速稳步回落 作为装备制造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机械工业的利润实现大幅增长。2010年1~11月,机械行业实现利润9186亿元,同比增长50.6%(2009年同期增长23.7%),比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高出1.2个百分点;机械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升至7.16%,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3.出口形势逐步恢复,累计进出口保持顺差 2010年,装备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速由上年下降13.2%转为增长29.4%,比2008年增长12.4%,其中12月增长26%。 2010年1~11月,我国机械工业出口2335.41亿美元,同比增长33.37%;累计实现贸易顺差40.78亿美元。其中,11月出口238.1亿美元,同比增长33.14%,环比增长10.7%。 4.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增速较上年放缓 2010年1~11月,机械行业自年初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705.89亿元,同比增长29.19%,高于同期全国制造业总体增幅(26.1%),但低于2009年同期38.39%的同比增幅。 从2010年1~11月的情况来看,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1~10月累计完成的投资额已经超过2009年全年的水平。不过,与2009年的高速增长相比,2010年机械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回落,增长势头较为平稳。 1.机械工业“大而不强”的矛盾仍然突出 目前,我国虽已跻身机械工业大国行列,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也取得显著成就,但“大而不强”的矛盾仍很突出,主要表现在:原始创新基础薄弱,集成创新能力不足,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进展缓慢,57%的主要机械产品核心技术依靠引进,部分高端装备依赖进口;产业基础技术薄弱,基础制造装备、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自动化控制系统、功能部件等发展滞后,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大多数出口产品以贴牌生产为主,缺乏自主品牌;机械产品发明专利数量所占比例较低。2010年,我国机械工业进口增速高于出口的走势令人忧虑。 2.能源装备领域的质量问题备受关注 近年来,我国的风电装机容量连年翻番增长,这使中国从一个风电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的国家成长为如今的世界风电大国。但风电产业超常规的发展速度,也给国内风机行业带来隐忧,特别是风电机组的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引起广泛关注。这与国内风机企业自身研发实力不够、核心技术不足、风机产品缺乏严格的检测和认证程序,以及行业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等不无关系。 3.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出口产品竞争力减弱 基于外需不足、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人民币升值预期、生产与出口成本上升等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装备工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被削弱,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的难度增大。 三、对策及建议 1.走科技创新之路,提升机械工业整体竞争实力 对机械工业而言,科技创新对行业发展的先导作用更加突出,将成为行业振兴发展的主旋律,不仅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有力支撑,更是提升机械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十二五”时期,机械工业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着力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基础工艺技术和重大装备核心技术;着力加强产业基础和共性技术研究,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装备自主化;着力推进创新体系建设,推动机械工业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科学发展道路,最终改变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2.行业的发展速度与质量须并重 我国装备制造业已进入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政府部门应加强产业政策的指导与监督,引导装备制造业由“大而全”转变为“大而强”,防止出现重复建设、产能过剩,以及由此带来的市场恶性竞争、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打造和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3.加快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装备制造业要有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的思维意识和全球化视野。“走出去”不仅仅是拓展市场的需要,更是成为世界级企业的必经之路。装备制造业企业要充分结合自身优势,在海外直接设厂生产,或通过收购有品牌、技术、资源和市场的国外企业,提升企业的国际综合竞争力。同时,“走出去”也是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有效手段。 |
|
|
|
|